新華社太原10月28日電(記者王飛航)記者28日從山西省扶貧辦獲悉,山西省近年來聯動實施退耕還林獎補、造林綠化投工、森林管護就業、經濟林提質增效和特色林產業綜合增收等林業生態扶貧“五大項目”,每年帶動約52.3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。
近年來,山西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創造性地將生態治理與脱貧攻堅相結合,以退耕還林、生態造林為重要抓手,探索“一個戰場”同時打贏生態治理與脱貧攻堅“兩場戰役”。
山西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,山西近年圍繞荒山增綠、羣眾增收兩條主線,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,搭建羣眾參與生態治理、獲取勞務收益的平台,每年惠及貧困人口52萬人以上,累計帶動貧困户增收10億多元。
在呂梁市興縣趙家坪鄉,開源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社員連日來搶抓秋季植樹的好時機,掀起了新一輪的造林新高潮,而這個以貧困户為主體的造林合作社,今年要完成1000畝的植樹任務,還要保證85%的成活率。
“我自從加入開源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以來,每年種樹、管樹能掙兩萬六七千元,只用一年時間就摘掉了‘窮帽子’。”58歲的建檔立卡貧困羣眾趙金濤説。
如今,在山西58個貧困縣,“合作社+貧困户、政府購買式造林”的林業生態扶貧模式“遍地開花”。由貧困户組成造林專業合作社直接參與造林工程,驗收合格後,政府以購買社會化服務辦法回購林地,貧困户賺取勞動報酬,通過對林木進行長期管護,貧困户還可再獲得一份管護收入,增綠增收實現“雙贏”。
據統計,目前山西省58個貧困縣共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集體林管護員3.08萬人,人均年工資超過7000元;全省共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3378個,吸納貧困社員7.03萬人,年人均增收8200餘元。(完)